亚大网瘾防治中心、心理系,113年10月18日于亚洲大学哈佛讲堂,主办「青少年幸福不迷网:三天两夜无网络住宿心理营队暨关机亲子工作坊:2024成果发表暨辅导研习会(线上与实体同步进行)」,共有544人参加(451人线上、93人实体)。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叶信村组长提出对网络沉迷议题的关心,更肯定亚大对此的贡献,表示网络世界有利也有弊,希望透过此研讨会,将网络使用的好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能在实体世界里活得精采。
亚大柯慧贞副校长分享「三天两夜无网络住宿心理营队/关机也幸福亲子工作坊的设计理念、策略及成效」,强调提升健康上网动机、辨识网络沉迷高风险情境及正向管教策略。她在成果分析中谈到,「三天两夜无网络住宿心理营队」营队结束后,超过90%学员表示在活动中感到被关心和接纳、交到更多朋友、更了解网络使用的诱惑情境、更了解如何自控、更了解如何拆解思考炸弹,也更能以自我肯定拒绝他人的不当邀约。也有100%家长表示,在营队后自己更能正确辨识网络沉迷、了解孩子沉迷网络原因、数码使用的教养策略及有效亲子沟通与技巧。在营队后的一个月、三个月、五个月继续参与三次「一日关机工作坊」,成效易维持。五个月后,90%青少年评量健康上网情形已改善,90%家长评量亲子关系改善。
本次研习会更有参加住宿营队的青少年及其家长分享蜕变的过程和经验。谢同学表示,她由抗拒到欢喜,刚开始不愿意参加关机营队,还跟妈妈大吵一架。因很沉迷手机,不想和手机分开,觉得「我没有手机,我活不下去。」
但三天的关机营都排满了活动,没有手机和平板的这三天,反而更快乐了。
她由社交焦虑到自主自信,原先有交友障碍,不敢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是一个完全没自信的人。但是,在营队被鼓励讲出看法,且被接纳、还得分得奖,逐渐有了勇气和信心表达自己、接近朋友、融入他们、站到讲台。她由拒学到乐于学习,原先找理由、装病不要上学,参加营队后使我更有目标,想要上学; 她由沉迷手机到健康上网,学到了如何管理时间; 也学会了更多纾解压力方法,不再只靠玩手机,我会做我喜欢的事例如唱歌、画画或是找同学一起出去玩。
施胜诚副教授介绍如何透过「创意设计」课程,运用设计思考提升青少年的创意和自尊,廖御圻副教授则分享「开发大脑前额叶功能」课程,展示如何设计团体活动来促进青少年前额叶功能的提升。
此次研习会丰富的内容安排,吸引了各领域对网络成瘾议题感兴趣的人员,如临床心理师、谘商心理师、社会工作师、各院校教师与学务辅导人员、家长、相关领域学生等,共同参加研习。

图片说明:国教署叶信村组长致词,肯定亚大在网络沉迷防治的付出。

图片说明:亚洲大学柯慧贞副校长分享网络沉迷的高效介入方案。

图片说明:参加营队的青少年及其家长分享经验。

图片说明:亚洲大学心理学系廖御圻副教授分享如何通过团体活动,提升青少年前额叶功能。

图片说明:亚洲大学室内设计系副施胜诚教授分享如何以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方案提升青少年创意优势能力和自尊。

图片说明:当日实体会场与会嘉宾合照。